初冬,从长江左岸、武汉之南的武汉经开区频频传来好消息——
正在举行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东风汽车宣布,其新一代固态电池明年9月量产上车,助力整车续航达1000公里,开“电车”将告别续航焦虑;

▲汉产芯片“星辰一号”将于明年大规模装车
芯擎科技,武汉经开区孵化培育的“独角兽”,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出货量居国产汽车大芯片之首,高阶智驾芯片“星辰一号”正“跑步”量产装车;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加速重构全球发展竞争格局。作为中西部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的武汉经开区,坚定不移把创新书写在发展的大旗上,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科技创新高效赋能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中部地区产业和科技融合创新引领区”。
争先电动化智能化赛道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百花开”
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布局了9家整车企业、14个整车工厂,聚集14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新势力“三足鼎立”发展格局。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发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追赶汽车电动化进程,在智能化、网联化赛道上争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百花齐放”。
武汉经开区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与东风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携手,推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组建湖北车谷实验室,车规级芯片、智能汽车软件、固态电池、氢能等领域,全面增强技术创新策源力,强化关键零部件布局。

▲进博会湖北展馆内,东风汽车技术产品亮相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东风汽车展示三款自研芯片“硬核成果”,其中,东风汽车携中国信科等自研的首颗国产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可广泛应用于动力控制、车身底盘、驾驶辅助等领域,已搭载整车完成冬季测试,明年将量产。
独角兽企业芯擎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可同时覆盖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关键高算力SoC的供应商,已形成“龍鹰”和“星辰”两大系列产品,在车规芯片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累计发货超100万片,出货量位居国产汽车大芯片之首。高阶智驾芯片“星辰一号”实现多项技术突破,NPU算力达512 TOPS,正在加速量产装车。
在智能汽车软件领域,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亿咖通科技打造跨汽车和手机的操作系统Flyme Auto,该系统的装车量突破170万辆。截至2025年9月底,搭载亿咖通科技汽车智能化计算平台和系统级芯片核心模组技术产品的车辆接近1000万辆,业务遍及欧洲、亚洲、澳大利亚、拉美等多地。亿咖通科技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已突破性实现经营性全面盈利,全球锁定订单储备超过25亿美元。

▲东风汽车推出了新一代高比能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武汉经开区重点布局。目前,东风汽车已建成0.2GWh固态电池中试线并投入使用,预计明年9月,350Wh/kg固态电池将量产上车,助力整车续航达1000公里。
武汉经开区承载“双智”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八大国家创新使命,建成全国首个市级车城网平台,“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从中国车谷驶出,驶进武汉的大街小巷、驶出国门。武汉经开区与百度合作打造了全球最大的5G远程驾驶中心,引进百度汽车机器人智行谷和“萝卜快跑”总部,武汉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3829公里、覆盖千万人口。目前,“萝卜快跑”已累计提供千万人次自动驾驶服务,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武汉经开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在长江之滨、大军山侧的西瓜地上“长”出了大学园区——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经开区加快打造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这条环大学创新发展带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学研联动创新枢纽。高校科研成果走出校门、就地孵化转化、就地产业化,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团队的 “下一代动力电池” 技术、秦应雄教授团队的衍射光学元件(DOE)研究等 30 个项目,成功突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 “死亡之谷”,稳步迈向工厂与市场。
迄今,武汉经开区已培育了32个中试平台。其中,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聚焦氢内燃机、固态电池等技术三年转化14个项目、孵化10家企业;武汉中科先进院在微胶囊材料、气凝胶材料等领域提供50余项研发服务,在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考核中排名第一。
抢滩具身智能机器人新赛道
中国车谷跨界布局求突破
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被称为聚合智能“三大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调研认为,三者均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不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已超过60%。
武汉经开区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与汽车技术同源产业,让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在“中国车谷”实现跨界突破。

武汉经开区支持东风汽车牵头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清华大学等60余家产学研单位,探索汽车向“具身智能体”的技术演进。同时,积极推动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的应用,先后引育法睿兰达(自动导向移动机器人)、讯飞华中(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泛洲精密(谐波减速器)、神动汽车(力传感器)等机器人领域企业25家,相关发明专利达43件,2024年产值突破13亿元。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武汉经开区将支持东风牵头的汽车具身智能实验室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鼓励法睿兰达、泛洲精密等企业研发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在低空飞行器领域,依托全省最大的通航机场,推动矢量立飞与哈工大合作研发吨级以上大载重无人直升机,探索大载重无人机在城际货运、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
此外,武汉经开区还高标准建设8个集中式、专业化“园中园”,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创新园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其中,在智能汽车软件园,布局微控制器芯片、座舱驾驶一体化芯片,实现30款芯片应用。同时,谋划用好重大科研装置,打造高端工业母机,重点支持东风公司16000吨级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压铸项目,成为集研发、生产和测试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